对于有不想上学情绪的孩子和已经休学在家的孩子要不同对待,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,父母应关注到孩子的情绪问题,要常常与孩子交流。假如只不过一味的把大人的想法强加给孩子,那样孩子早晚是要崩溃的。
孩子不想上学心理紧急要让她休学吗
不想上学孩子的父母,最关心的问题一直:“他什么时间能回去上学?”总以为能上学便万事大吉,这其实是大大的一厢情愿。每一个孩子,能进步到不想上学,绝不止是厌学,不喜欢学习那样简单。每一个孩子都了解上学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,了解不上学的可能后果。所以,不想上学背后其实深藏着情绪问题、自信心问题、个人价值感的问题与困难应付模式的问题。
休学本身并非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,而只不过一个逃避问题的办法。尤其是那些由于在学校遭遇学习问题、人际关系问题、适应不好的的孩子,当他们名正言顺地离开学校,回归家庭的时候,是他们光明正大逃避的开始。
爸爸妈妈办理休学的原因总是是:“他不想去呀,我有哪些方法?”这个时候的孩子就像坐在婴幼儿园门口耍赖哭闹的孩子一样,等待着爸爸妈妈妥协,帮他们善后和找退路。加上学校和老师的重压,熬不住的爸爸妈妈,会选择妥协,寄期望于孩子休息一段时间之后能恢复正常生活。
哪个知,一旦回到没重压,没角逐,不需要挑战自己舒适区的家庭,孩子原本绷紧的弦彻底放松下来。孩子彻底显然“间歇性踌躇满志,长期混吃等死”的状况,完全不了解动力在何方。而长期“行尸走肉”般的生活,会不断消磨其自我价值感,就像深处泥潭当中,挣扎不起,最后舍弃挣扎。
因此,我给父母提出了什么时间建议:第一,如非必要,尽可能不要选择休学。若非是作好足够的筹备,有足够的把握可以安排好孩子在家的学习和生活,不要随便休学。这个世界上,绝对没有“休息休息”就可以解决的问题。第二,孩子不想上学,拖不能。有过不想上学的情况的学生,后来可以勉强去上学,父母以为一劳永逸,再也不需要担忧孩子了。结果不久又第三不想上学,适应不好的,又想休学在家,父母无法说服和管教,苦不堪言。第三,孩子不想上学,不仅仅是不想上学,而是心理出现了问题。
不想上学休学的四个预警阶段,你孩子在第几阶段了
第一阶段:思维上的不想上学
信号:常常走神、注意力不集中,感觉学习枯燥,成绩忽高忽低,感觉努力也没用。自控力和实行力较差,但还了解要学习。
建议:有时候可以用限时写作业,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一件事情,专注度会有效提高。更要紧的是可以给孩子进行认知层面的提高,学习的实质意义的确立,帮助孩子拨开思想上的迷雾,进而获得源源持续的学习的动力。
第二阶段:情绪上的不想上学
信号:容易烦躁、发脾气,对学习提不起兴趣,提到学习就紧张焦虑。在写作业时常用力且反复急躁的擦一个字。
建议:帮助孩子迅速启动作业,可以从简单的容易完成的那项作业开始做起。平常训练从基础题开始,先课内再课外,别着急于“拔高”。可以先从学校作业入手整理易错题、常考试试题进行训练,并且可以准时给予孩子一定和鼓励。
第三阶段:行为上的不想上学
信号:作业拖拉,常常请假。作业一直磨蹭,做事慢悠悠,不和爸爸妈妈交流,依靠互联网,常常请假等。大多缘由是学习常遭到挫折,对自己不够自信,从而产生逃避、拖延的心理。(如:作业时母亲是不是不断纠正,需要坐正、写对…一到作业时就是面对这类困难)
建议:学习过程中少纠正、少评价,有问题可以在作业完成后再交流。先夸做对的题,再和孩子剖析做错的题。日常多听听孩子的想法,给予足够的尊重,帮助孩子提升自信心,同时对孩子的不想上学行为进行深入探究,和孩子一块找到不想上学的真的缘由。
第四阶段:恶劣性的不想上学
信号:恐惧上学,休学在家,送去学校频繁逃学。与爸爸妈妈常常冲突,情绪失去控制。要么把自己关在屋里,与手机为伴,拒绝与外面交流。前期常用谎话掩饰逃避。谎话本身就是想逃避批评,有时候孩子是为了维护我们的面子选择撒谎。
建议:第四阶段也是最紧急的状况出现了,建议父母调整严厉苛刻的教育方法,家少一些指责压抑,多一些宽松的环境,不要在孩子稍有点问题就开始瞪眼说教,多降维到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和交流。大多数状况下此时已经需要第三方介入改变不想上学状况了,转移家庭亲子矛盾,改变孩子的认知和行为。
孩子不想上学的真的缘由是什么
父母对孩子的过高的期望
父母要为孩子提供自己能力范围的支持,不将我们的欲望强加给孩子,同时也不因我们的付出得不到预期中的回报而懊恼,迁怒于孩子。
人际交往方面的困难
在表现出不想上学行为的孩子当中,有非常大一部分孩子存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困难。他们在学校里没什么朋友,感觉到非常孤独,并非大伙故意疏离、排斥他们,而是孩子不了解该如何和同学相处。
与爸爸妈妈、老师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
有的不想上学的孩子会出现情绪问题。在学校的时候,跟老师的冲突会比较多,比如上课捣乱、影响课堂纪律,在家的时候,会感觉爸爸妈妈太管着我们的学习,以至于慢慢地一点都不想学习等。
在小学阶段,孩子尚且还会听爸爸妈妈的话,但到了中学阶段,孩子对于爸爸妈妈的反抗、不听话心理会愈加紧急,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也容易有不想上学情绪或行为。